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图鉴——水杉
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,保护极小种群有助于延缓物种灭绝、维护生态平衡、保存资源、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,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是一项全民性保护行动。中国绿色时报社与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从3月25日起,联合推出《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图鉴》专题,系统集中介绍我国部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品貌特征及生存现状,以期引起全社会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共同关注,加强科学拯救保护。
水杉
保护等级:国家一级
濒危等级:极危
致危因素:冰川气候影响
性状特征:水杉是裸子植物杉科水杉属唯一的一种落叶乔木,植株高大,树高可达35米,树干基部常膨大,树皮为灰色,常脱落;小枝对生,向下低垂;叶交互对生,初生叶条形,成熟时为线形,呈羽状复叶状;雌雄同株,球果下垂,近球形,成熟前绿色,熟时深褐色,有长柄;种子扁平,倒卵形;2月下旬开花,球果11月成熟。
水杉是中国特有树种,于1941年被发现。水杉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植物学研究上的重大贡献之一。早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,水杉的祖先就诞生了,水杉属属于古老的孑遗植物。当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,从现在发现的化石来看,水杉属约有10种,几乎遍布北半球,包括冰雪覆盖的北极在内皆有分布。但是新生代第四纪冰期之后,水杉几乎全部绝灭,人们只能从化石中留存的生命痕迹进行观察。植物学界曾普遍认为水杉早已灭绝,然而,不同于欧洲的整块冰川,在我国中部地区,零星分布着“山地冰川”,正是这些山地冰川,成为少数植物的“避难所”,使水杉成为第四纪冰川灾难的幸存者,得以在四川东部、湖北西南部及湖南西北部山区存活下来,成为植物中的活化石。
目前水杉仅分布在湖北、重庆、湖南三地交界的利川、石柱、龙山三县海拔750—1500米的局部地区,野生植株仅存5000余株。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的野生物种,1984年水杉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8个珍稀濒危植物(保护级别Ⅰ级)之一,1999年被列入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(第一批)》(保护级别Ⅰ级),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,级别极危(CR)。目前,国家已设立自然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。(中国绿色时报)